回顾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之前,好象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很难就业。尤其以平面设计更为糟糕,四年的本科与职业培训机构几个月培训出来的人员好象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大家都说是做设计的,在街边的打印店里你都可以经常看到那个店老板名片上印着个非常光荣的职务,那就是设计总监。那到底什么叫设计总监,可能要这样来理解,那就是负责设计监督的叫设计总监。因为他每天要在店里看着他店里的员工有没有偷懒,有没有好好干活。
由于设计是门软科学,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因此就出现了职业培训教育的大力发展。只要是电脑培训学校都会开设平面设计培训这个方面,你四年学的软件他们几个月出来的也会,可能用的比你还熟练,好象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幸运的是平面设计专业马路边的就业量都非常大,但是工业设计却没有马路边的就业量。工业设计的就业人群一般都在写字楼或者工业园区里,那么从这个就业的工作地点就体现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地位。但请注意,我在此并不是说平面设计的不重要,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看,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比产品设计的成熟。并且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产品包装与平面视觉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这个层面上来。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国内的学者经常发表文章说设计有多么多么重要,特别是讲到工业设计的时候,看到与听到的都是很牛,很宏观的观点。我们学者也明白自己的实力还不具备很好的话语权,于是就说英国首相怎么怎么说,杨振宁怎么怎么说,最后实在行不通了就把我们的温总理也拉出来。
我曾经说到过工业设计在中国的一句名言是有问题的,那句话就是说,在工业设计上投入一块钱就能产生1500倍的回报。前几天我在看国内工业设计动态的时候,发现国内北京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发表了长篇大论谈工业设计,在前面还是同样的这个观点,我看了非常汗颜。难道这个就是我们中国工业设计公司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吗?可能是他们数学学得不好,因为他们是搞艺术的,所以比较有个性。现在我们来仔细思考,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产业中,已经很难有品牌与产业的尽利润可以达到两倍或者三倍。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如果一个产业的尽利润能达到15%-20%的时候,这个产业已经是属于高利润行业了。那么这个投一块钱能产生1500倍的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就保守一点说,投入一块钱产生15倍的效益都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工业设计的人士要这样说呢?因为工业设计在中国还没有标准,江湖太乱,因此各路人马自说自话。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告诉大家工业设计有多么多么重要。
工业设计重要吗?非常重要,而且是绝对的重要,但是工业设计教育在中国却存在着畸形发育的状况,因此越培养越糟糕。举个例子来阐述中国的设计是怎么被社会大众认识的呢?不是通过正常渠道,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价值或者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被认可,而是通过非正常渠道,那就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法就业而被社会认识了,原来有个专业叫设计。我们来看看欧美,设计被认同刚好走的路线与我们相反,他们通过设计为企业产品增加了附加价值,提升了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而被重视。再看看我们国内的状况,现在工业设计已经非常被关注,这个关注不是因为创造了多少价值,而是因为社会上站着一大批无法就业的工业设计毕业生,这个问题当然要引起社会重视与关注。
多数同学学习了这么多年之后,你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工业设计?我们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的?在回答之前我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不要背工业设计的定义给我听,而是说说你的思想中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到底是什么?有同学回答:工业设计就是通过设计改变生活。好!现在我们来看从全球范围思考,设计这两个字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你可以理解所有一切的创新活动都是设计行为,在英国、在美国、在欧洲提设计的时候这个设计并不是单指工业设计,更不是指外观造型设计,这个设计包含研发设计、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构成的总和称设计。 如果我们用金字塔来理解的时候,那就是一层是研发设计、二层是结构设计、三层是外观设计、四层是包装设计、五层是广告设计。这个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外观设计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造型设计。这个就是当前的中国工业设计模式,我们停留在三层外观造型设计上。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应该是侧重于研发设计阶段,因为研发就包括产品规划、分析、创新、结构的概念设计这些基本内容,而这些就是真正工业设计所需要做的内容。但是这样的人才不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存在着先天性的问题。
对于大陆工业设计做出贡献的两位人是谁?那就是无锡轻工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张福昌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的柳冠中教授。他们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了工业设计,成为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他们功不可末。但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呢?如果对历史了解的话,我们就会知道那个时候是刚刚才改革开放的时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才从封建社会的那种保守思想,逐步开放转化到现代社会意识中。由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因素,那时候我们的低劳工成本与极大的内需与外需存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因此拿来主义就一统中国制造业的江湖,那个时候在广东就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远看像洋货,近看是广货”。
一时间,广东产品就在全国各大城市拥有3 0 %-5 0 %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在这之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是什么情况呢?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以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为主导,其中以上海为老大地位。而此时珠江三角洲风光地取代了赫赫有名的大上海,成为全国轻工产品的供货基地,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随之跃居全国第一。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广货都成了名牌。饮料、食品、服装、鞋帽、玩具等产品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在经历了多年傻、大、黑、粗一贯制的消费者们中间,引发了一场“久旱逢甘雨”似的购买浪潮。在这个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孕育萌生了一种有别于公有制经济的新的经济形式,即“民营经济”或者叫做非公有经济。正是由于这种民营经济企业经济体的出现,于是就开始培养了大批的结构工程师与模具设计师。拿来主义成功实施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抄的好,并且能成功的制造出来。于是机械设计专业以及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那么那个时候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出现了与我们现在工业设计培养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问题,改革开放才那么短暂的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去培养那么多的专业教师。而且机械设计就是面向制造业的,既然是为了满足制造业,就必须要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他们最了解企业当前的技术需要。于是各大高校就纷纷开始从国有企业引进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以尽快的培养出符合当前制造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而我们的工业设计呢?制造业在走过了满足消费者功能基本使用需求的时候,也就是从需大于供转换到供大于需的时候就必然要走向以附加价值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层次,就是去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倡导的产业升级。此时按照理想状态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这20多年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储备刚好在这个时候可以提供给产业升级使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的设计专业毕业生失业与无法就业的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却与理想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于是很多工业设计学者就开始将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罪于政府的不重视与不作为导致。
国家其实是很重视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公派有限名额的留学生时,这个其中就包括工业设计或者说设计领域的人员,这些人留学之后呢,有的想做事业的就留在了国外,有部分爱国的就回来了,称之为海归。当时我们国家任何领域都不完善,国家就给这些海外游回来的海归提供尽可能的舞台为其才华的施展。结果各个大学的专业不断增加,其中设计专业也就不断发展壮大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所看中的是与经济发展步伐相一致的领域,也就是能带来制造业经济增长的领域。因为我们国家的宏观指导方向就是主抓经济发展与设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始终无法带来显著的效益或者成绩,偏离了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将设计搬到了学校的办公室关起门来搞。结果只看到设计专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却无法得到制造业的理解与重视。
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几个层次的因素所导致,一个因素是前面所讲到的拿来主义。企业在发展初期阶段,给你付设计费用一方面费用太高,另外一方面周期太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成功销售风险太大,于是拿来主义就成了发展初期的最佳武器。其次是工业设计的出现不是基于当时制造业的需求,而是在为国家大力培养储备设计师的模式,或者理解为“学术先行”的模式。学术的发展就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股设计教育热潮。各地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空前繁荣,各种不同层次的高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对于学校来说是投入小产出快的专业,并且由于脱离制造业在发展,于是设计江湖一片混乱。各种设计学术理论穷出不尽,新华书店关于工业设计的书与教材有两个字可以非常形象的形容,那就是“泛滥”。我们看看欧洲,我们看看美国,我们看看日本,他们发展了多少年?到现在才多少专著,而我们才那么几年,各种各样的书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有点水平的就拿点国外的来抄抄,几乎就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状况。
其次就是工业设计由于教育先行的因素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会议、大赛,只要你参加这些活动,每次所看到的总是那几位发言,发言来发言去就是那些空洞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工业设计领域的学者在那里喊工业设计的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制造业好象都当没听见,也没反映,为什么?因为讲的话太空洞了,制造业的人士是很实在的,他们不是做学术的,他们是做效益的。很多学了四年设计的同学连国家标准都没有看过。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围观看热闹。当这种现象延伸到设计领域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各大院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看到其它学校搞工业设计,于是我们就发招聘启示招几个工业设计毕业的老师也来开设工业设计。看到其它学校搞动漫专业,很多学校都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也就跟着上。在近期流行趋势是各大院校开始搞汽车设计方向,因为国家在振兴汽车工业嘛。可能过段时间就开始整飞机设计了,因为国家现在开始搞飞机制造了。我们中国的工业设计太伟大了,才整明白手机设计,结果导致了山寨手机横飞,接着就马上整汽车设计。各位,汽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那就是空气动力学,而艺术院校连啥叫空气动力学都没整明白就开始搞汽车设计,这个叫什么?这个就叫跟风。
而当这种现象延伸到设计比赛中的时候就出现了设计比赛不断出现,最后企业为了减低设计成本与提高品牌宣传也参与开设比赛。目前在国内的比赛从范围为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国外进口的,一种是国产的。那么按照中国人的特性呢,进口的一般都是比较权威的。于是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德国的,台湾的,只要不是中国大陆的就是好样的。这个叫自己看不起自己啊。老外由于是资本经济社会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在运作设计比赛的时候也不忘记资本主义精神,结果就出现了你们学生参加比赛都需要先交报名费用。这就增加了你们学习的负担,并其让你们在这个比赛中充分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是就影响到了你们的价值观点与世界观,当你四年毕业就业的时候就很看重薪资而不是看清楚自己的实力与能力。结果呢,很不幸让你们赶上了金融危机,这个危机剥夺了你们对于薪资的选择权利。保守估计中国的经济将在2011年开始复抒,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前有句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对于你们,“前途的灰色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就业就是你们学习首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校里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老师教的都是古董的东西,我们更多的兴趣是花前月下谈恋爱,或者就是网络游戏。各位我想让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如外国人,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总是喜欢抄国外的?难道是我们天生比较笨吗?我想大家都不会承认自己笨吧,都觉得自己是很牛的,特别是今年牛年就更牛了。那么,既然我们不笨的话,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设计出让老外佩服的设计呢? 现在老外对于我们中国人的设计能力也很佩服,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佩服呢?我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各位,国际几大手机品牌到现在为止加起来也不过400来款,而我们呢?我们的国产手机才发展那么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手机已经超出3000款。老外看到吓死了,这些设计太雷人了,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的设计师。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抄袭国外的设计呢?原因就在于学习上,从国外的教育模式看,大学阶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起步阶段,而我们呢?我们到了大学阶段就是我们学习的完成阶段。我们在高考前的那十二年把要学的都学习完成了,考上大学后就过着牵牵手,约约会的生活,尤其对于艺术生。这个时候我们把进入社会所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都忘记了学习,转眼很快四年过去了,要写就业简历了,发现好象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写些什么呢?如果太简单了不太好,但是要写的多呢又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怎么办呢?先到网上去下个简历的模板,经过左思右想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明白了把在学校学了什么课程,然后会哪几个软件写一写,再大家同学相互拼拼凑凑一起搞本作品集。我曾经看到几份简历很雷人的,不同的学校的学生竟然是相同的作品,而且是一模一样,我都傻眼了,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位。
在大学四年我们玩游戏可以过去,我们谈恋爱可以过去,我们学习也可以过去,但是最后到毕业的时候发现好象没有任何的区别,大家拿的都是同样的一张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但是踏上社会之后这个差距就拉大了,而且是无法缩短的差距。在这里首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社会上赚钱的或者事业有成的基本上都是曾经学习不好的人群。各位,那是过去式了,那是20世纪的事情,不是21世纪的事情,21世纪你仔细去看看马云、史玉柱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我有好几位同学资产都在上百亿,他们不是土包子哦,他们都是博士出来的科班生。
回过来继续谈刚才的问题,你们毕业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们发现苦读与努力了四年的同学痛苦的要死,这四年的时间放弃了玩的时间努力啃着这些你无法理解与不感兴趣的书本。而那些玩的同学,这个四年过得很潇洒。但是踏上社会在同样的机会面前谁有优先选择权?那面对制造业一定是苦读四年的这位同学,如果面对泡妞公司,那一定是那位天天花前月下的同学。只可惜中国的经济产业还不够发达,目前在产业格局中还没有规划泡妞公司这个产业。那么这样看来如果我们要想很好的就业那我们就需要好好学习,但是问题就出在我们好象对于这些书本不是很感冒,对于这些专业也不是太有兴趣。 怎么办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中国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那就是通才,也就是说最基本的专业领域普及教育。所以就让我们看到,同样一个系,在大一大二所学习的课程80%都是一样的,并且这些书本所讲的内容都是很枯燥的东西,不是讲历史就是讲理论。各位,这些是什么知识?这些是最基本的专业普及教育知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设计是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明白的,需要一辈子深入去了解与领悟的创新领域。此时你连这个入门所必须的知识都无法学习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情况,那就是你的基础太糟糕,所以连这些最基本的内容都无法明白,无法理解。
于是恶性循环就出现了,越不懂的越不想学,越不懂的越牛,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瞎牛,一到就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牛。怎么办?周星弛帮你说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一定会好好学一学。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接着前面所谈的设计比赛的问题,国内目前的比赛分为几类,一类是政府官方性的比赛,比如东莞杯之类的设计比赛。另外一类呢,就是企业举办的设计比赛。其中政府举办的比赛是为了扩大工业设计影响力,从而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于参赛作品的要求相对概念;而企业举办的比赛呢,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收集方案与扩大企业影响力。参加比赛好不好呢?比起你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一定是好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设计比赛来不断的做设计,理解设计,提高设计,但是比赛不是主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通过比赛来理解设计与提高设计。如果你们需要我告诉你一个参加的答案的话呢,那我只能这样对大家说,对于还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可以先选择企业的设计比赛来尝试着理解设计。然后逐步提高,参加政府官方性的比赛,再慢慢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但是目前国内以及国际设计比赛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效益的问题,每年中国的各种大赛以及参加国际比赛都产生出很多优秀的获奖作品。那么多的创新设为什么到现在没见到有哪几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或许是我比较孤陋寡闻也有可能。那么这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的时候,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事情。这种现象出现背后的本质就是我们的设计是脱离了国情与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所做的设计太伟大了,都是23世纪的,而我们现在却无法超越历史,还是停留在21世纪。
下面再谈谈跟大家有着直接关系的话题,那就是工业设计的就业与创业问题。由于社会大众对于设计认识的扭曲,导致了金融危机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这就大大打击与伤害了工业设计专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其实在中国制造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那就是能够促使其产业进行升级的人才,也就是说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价值的人才。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才,大家都学习过工业设计史吧,工业设计是怎么发展产生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欧洲社会从农耕社会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设计时期,由于科技的出现,技术的提升,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使用工具。而此时这些工具的基本属性就是满足人的功能需要,比如大哥大的出现是为了满足远距离无线联系的功能要求,于是呢大一点、难看一点、重一点都没关系。
只要能满足这项功能的使用就可以,就算是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也可以,所以我们就看到香港电影里的那些大哥后面都是跟着个小弟拿大哥大用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不断的进步,市场竞争的进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于是单一的功能性产品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怎么办?这些产品使用呢是可以使用,但是总是不能给人带来使用的愉悦。于是在德国有个年轻人就开始思考,这个年轻人叫包豪斯,他想,是不是可以给这些产品进行再设计,以至于可以让我们使用的更加愉悦,于是工业设计就出现了。后来美国人发现德国的产品看着怎么这么舒服,于是他们也开始研究,美国人很聪明。全世界最疯狂的人,最神经质的人都堆积在美国,什么恐怖分子啊,什么邪教头目啊等等。聪明的美国人他们研究发现这个确实是个好东西,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好方法,于是就赶紧给工业设计下个定义。
德国人看看形式不对啊,有几位有商业头脑的人就看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就赶紧搞设计比赛来扩大与保持德国的影响力日本人看到这个工业设计是个好东西,于是也赶紧把工业设计进口过来,结果发现水土不服,他们不太喜欢洋东西。但是呢日本人又特别喜欢抄袭美国人的东西,他们喜欢在美国人的东西上进行提升,提升出更好的东西来,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析日本的技术特点。所以在日本学者与政府的反复推动下,企业终于开始尝试着去搞工业设计。日本企业在工业设计上尝到甜头后,就开始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并且把欧洲感性的设计认知用数据体现出来。韩国人天天跟在小日本后面,但是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让韩国人不好意思偷日本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走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路线,他们狠抓技术研发,然后配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表达,于是就给韩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中国人到海外转了一圈之后,回来一看发现我们的产品不好看,老外的产品好看,听说他的好看是因为这个工业设计。于是学校就开始跟企业侃工业设计多么多么重要,你看这个日本、韩国、国外的产品多么多么漂亮,人机使用怎么怎么合理,这些是因为工业设计。企业老总听了感觉不错,于是就让高校开始搞,一搞发现不对,这个东西图上看看是比较好看,但是我的公司没有办法做出来。于是企业很无奈,就找高校商量说,我给你一个标准与要求,你在这个范围与要求内帮我设计的漂亮一点。就这样企业慢慢理解了工业设计原来是干外观造型设计的,这个东西不错,我只要把产品外面的壳一换就一个新产品出来了。
几个轮回下来,高校培养的一部分学生也踏上社会了,由于在学校里帮老师打过工,做过廉价劳动力。毛主席说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也想自己做回老板,就这样买几台电脑就开始找企业游说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终于认识了这个工业设计原来就是个外观造型设计,既然是个外观造型设计,那你们怎么可以要那么多钱。我开一付模具才1、2万块钱,你就画几张效果图也要这么多的钱,不行,太贵了,于是大家开始降价。降到最后就出现了东莞的设计超市了,你需要手机方案我这里有,你过来挑,挑上了付钱,于是设计就成为了地摊货的行为。广告语我都给想好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有50多个方案,欢迎前来走走看看,随便挑选,3000块钱一个,每个三千块钱”。各位,这个就是工业设计史,听的有意思吧,从历史讲到了2009年。
所以讲课要是都像这样讲故事的话呢,我想大家就都很喜欢听了。欧美、日本、韩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的好那是有前提条件的,工业设计能真正实现的基础保障不是外观造型设计而是技术研发实力与技术实现能力。如果我们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成熟,那么此时外观设计的再漂亮也只不过是花架子一个。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不成熟,此时外观造型设计的越漂亮,市场影响力越大,伴随着就是这家企业死的也就越快越。能理解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举长三角曾经很有名的企业,波导手机,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波导还非常狂妄的说自己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就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同胞,所以就相信了,以为这个确实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大家都支持一把,所以那时候波导一下子就发起来了。但是最后大家发现人善被人欺啊,买的时候是战斗机,回家一用发现是拖拉机。就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同胞兄弟,所以被忽悠上当了。这个例子大家能明白吗?
所以在设计进入这种恶性发展阶段后,高校的学者感到了痛苦与压力,于是就开始大喊你们都搞错了,工业设计不是外观造型。那怎么来说工业设计的重要呢?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了企业开始重视mba,而mba在前几年一直谈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企业战略。很多企业受到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于是也纷纷开始思考企业战略,重视企业战略。于是工业设计的学者终于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来了,结合企业所重视的战略问题开始说工业设计是企业战略问题。结果喊了喊发现还是没有什么人理,正在为工业设计绝望的时候,此时金融危机来了,于是学者又发现机会来了。开始喊金融危机的到来伴随着工业设计春天的到来,工业设计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工业设计的春天来了,工业设计公司纷纷倒下去了,特别是在宁波08年上半年的时候搞的波涛凶涌,结果08年年底大量的设计公司就被别人收购了,难道这就是工业设计的春天吗?看来这个春天很寒冷。
告诉你们这个春天很寒冷是想告诉你们不要随意去创业,不要随意去办设计公司。在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大力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意气风发搬几台电脑,租个地方,找几个同学或者学生开始做设计。告诉大家,中国的工业设计公司中80%是不成熟的,优质的只有不到10%,这个是当前中国工业设计公司的本质。但是我们看到现象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现象是这些工业设计公司都很牛,那些网站做的都很炫。上面的业务内容都写的大的不得了,从产品规划、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到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最后就是组装与包装应有尽有,就差一把这个产品在销售掉了。如果真的是这么厉害的话,那这家设计公司应该自己开发个产品,然后去销售不就ok了嘛,何必在那里那么辛苦的找企业要设计项目,还要看企业的脸色。
中国目前的工业设计公司状况透露一点给大家,工业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杭州、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排在一线上实力强大的设计公司只有5家,排在第二线还过得去的设计公司大约在15家,其余的基本属于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设计公司。而这些工业设计公司的收费通常情况是,我们以微波炉为例子,一线公司的价格在8-5万;二线公司的价格在5-3万;三线及其以下公司在3万以下,甚至也有几千块的那么如果你们创业的话呢,基本只能创办三线或者三线以下的小设计公司,因为你们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没有实际经验,第三没有好的设计团队,第四没有品牌知名度,第五没有资源。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们要办设计公司是很有压力的,给你计算一笔费用,公司注册、网站建设、房屋租金、房屋装修、网络费用、网络推广,以你单干为例,不计较员工工资,公司从董事长到清洁工人都是你一个人独挡,此时大概需要花费的费用在5-10万。如果你运气比较好,每个月都有一个项目,而且每个项目都在1万左右,那么就是12万。按照行规,这样的设计公司通常只能拿到30%的预付款,其余款项基本很难拿到,因为你做的设计基本不行,那么此时的收入就是3.6万。各位,你忙了一年,如果按投入5万计算的话,最后是赚到了-1.4万,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来年只能关门大吉。所以我对各位是不支持也不赞成学生毕业就创业办设计公司,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而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因为我的设计教育本身就是脱离了制造业的教育。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几乎是不了解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以及企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设计与如何做设计。没有在企业系统的进行锻炼,因此也就没有系统的企业运作的概念,此时盲目创业就会使得你走很多弯路。
由于设计是门软科学,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因此就出现了职业培训教育的大力发展。只要是电脑培训学校都会开设平面设计培训这个方面,你四年学的软件他们几个月出来的也会,可能用的比你还熟练,好象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幸运的是平面设计专业马路边的就业量都非常大,但是工业设计却没有马路边的就业量。工业设计的就业人群一般都在写字楼或者工业园区里,那么从这个就业的工作地点就体现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地位。但请注意,我在此并不是说平面设计的不重要,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看,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比产品设计的成熟。并且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产品包装与平面视觉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这个层面上来。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国内的学者经常发表文章说设计有多么多么重要,特别是讲到工业设计的时候,看到与听到的都是很牛,很宏观的观点。我们学者也明白自己的实力还不具备很好的话语权,于是就说英国首相怎么怎么说,杨振宁怎么怎么说,最后实在行不通了就把我们的温总理也拉出来。
我曾经说到过工业设计在中国的一句名言是有问题的,那句话就是说,在工业设计上投入一块钱就能产生1500倍的回报。前几天我在看国内工业设计动态的时候,发现国内北京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发表了长篇大论谈工业设计,在前面还是同样的这个观点,我看了非常汗颜。难道这个就是我们中国工业设计公司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吗?可能是他们数学学得不好,因为他们是搞艺术的,所以比较有个性。现在我们来仔细思考,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产业中,已经很难有品牌与产业的尽利润可以达到两倍或者三倍。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如果一个产业的尽利润能达到15%-20%的时候,这个产业已经是属于高利润行业了。那么这个投一块钱能产生1500倍的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就保守一点说,投入一块钱产生15倍的效益都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工业设计的人士要这样说呢?因为工业设计在中国还没有标准,江湖太乱,因此各路人马自说自话。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告诉大家工业设计有多么多么重要。
工业设计重要吗?非常重要,而且是绝对的重要,但是工业设计教育在中国却存在着畸形发育的状况,因此越培养越糟糕。举个例子来阐述中国的设计是怎么被社会大众认识的呢?不是通过正常渠道,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价值或者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被认可,而是通过非正常渠道,那就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法就业而被社会认识了,原来有个专业叫设计。我们来看看欧美,设计被认同刚好走的路线与我们相反,他们通过设计为企业产品增加了附加价值,提升了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而被重视。再看看我们国内的状况,现在工业设计已经非常被关注,这个关注不是因为创造了多少价值,而是因为社会上站着一大批无法就业的工业设计毕业生,这个问题当然要引起社会重视与关注。
多数同学学习了这么多年之后,你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工业设计?我们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的?在回答之前我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不要背工业设计的定义给我听,而是说说你的思想中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到底是什么?有同学回答:工业设计就是通过设计改变生活。好!现在我们来看从全球范围思考,设计这两个字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你可以理解所有一切的创新活动都是设计行为,在英国、在美国、在欧洲提设计的时候这个设计并不是单指工业设计,更不是指外观造型设计,这个设计包含研发设计、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这些构成的总和称设计。 如果我们用金字塔来理解的时候,那就是一层是研发设计、二层是结构设计、三层是外观设计、四层是包装设计、五层是广告设计。这个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外观设计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造型设计。这个就是当前的中国工业设计模式,我们停留在三层外观造型设计上。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应该是侧重于研发设计阶段,因为研发就包括产品规划、分析、创新、结构的概念设计这些基本内容,而这些就是真正工业设计所需要做的内容。但是这样的人才不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存在着先天性的问题。
对于大陆工业设计做出贡献的两位人是谁?那就是无锡轻工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张福昌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的柳冠中教授。他们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了工业设计,成为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他们功不可末。但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呢?如果对历史了解的话,我们就会知道那个时候是刚刚才改革开放的时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才从封建社会的那种保守思想,逐步开放转化到现代社会意识中。由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因素,那时候我们的低劳工成本与极大的内需与外需存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因此拿来主义就一统中国制造业的江湖,那个时候在广东就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远看像洋货,近看是广货”。
一时间,广东产品就在全国各大城市拥有3 0 %-5 0 %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在这之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是什么情况呢?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以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为主导,其中以上海为老大地位。而此时珠江三角洲风光地取代了赫赫有名的大上海,成为全国轻工产品的供货基地,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随之跃居全国第一。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广货都成了名牌。饮料、食品、服装、鞋帽、玩具等产品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在经历了多年傻、大、黑、粗一贯制的消费者们中间,引发了一场“久旱逢甘雨”似的购买浪潮。在这个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孕育萌生了一种有别于公有制经济的新的经济形式,即“民营经济”或者叫做非公有经济。正是由于这种民营经济企业经济体的出现,于是就开始培养了大批的结构工程师与模具设计师。拿来主义成功实施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抄的好,并且能成功的制造出来。于是机械设计专业以及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那么那个时候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出现了与我们现在工业设计培养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问题,改革开放才那么短暂的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去培养那么多的专业教师。而且机械设计就是面向制造业的,既然是为了满足制造业,就必须要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他们最了解企业当前的技术需要。于是各大高校就纷纷开始从国有企业引进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以尽快的培养出符合当前制造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而我们的工业设计呢?制造业在走过了满足消费者功能基本使用需求的时候,也就是从需大于供转换到供大于需的时候就必然要走向以附加价值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层次,就是去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倡导的产业升级。此时按照理想状态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这20多年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储备刚好在这个时候可以提供给产业升级使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的设计专业毕业生失业与无法就业的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却与理想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于是很多工业设计学者就开始将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罪于政府的不重视与不作为导致。
国家其实是很重视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公派有限名额的留学生时,这个其中就包括工业设计或者说设计领域的人员,这些人留学之后呢,有的想做事业的就留在了国外,有部分爱国的就回来了,称之为海归。当时我们国家任何领域都不完善,国家就给这些海外游回来的海归提供尽可能的舞台为其才华的施展。结果各个大学的专业不断增加,其中设计专业也就不断发展壮大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所看中的是与经济发展步伐相一致的领域,也就是能带来制造业经济增长的领域。因为我们国家的宏观指导方向就是主抓经济发展与设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始终无法带来显著的效益或者成绩,偏离了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将设计搬到了学校的办公室关起门来搞。结果只看到设计专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却无法得到制造业的理解与重视。
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几个层次的因素所导致,一个因素是前面所讲到的拿来主义。企业在发展初期阶段,给你付设计费用一方面费用太高,另外一方面周期太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成功销售风险太大,于是拿来主义就成了发展初期的最佳武器。其次是工业设计的出现不是基于当时制造业的需求,而是在为国家大力培养储备设计师的模式,或者理解为“学术先行”的模式。学术的发展就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股设计教育热潮。各地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空前繁荣,各种不同层次的高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对于学校来说是投入小产出快的专业,并且由于脱离制造业在发展,于是设计江湖一片混乱。各种设计学术理论穷出不尽,新华书店关于工业设计的书与教材有两个字可以非常形象的形容,那就是“泛滥”。我们看看欧洲,我们看看美国,我们看看日本,他们发展了多少年?到现在才多少专著,而我们才那么几年,各种各样的书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有点水平的就拿点国外的来抄抄,几乎就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状况。
其次就是工业设计由于教育先行的因素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会议、大赛,只要你参加这些活动,每次所看到的总是那几位发言,发言来发言去就是那些空洞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工业设计领域的学者在那里喊工业设计的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制造业好象都当没听见,也没反映,为什么?因为讲的话太空洞了,制造业的人士是很实在的,他们不是做学术的,他们是做效益的。很多学了四年设计的同学连国家标准都没有看过。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围观看热闹。当这种现象延伸到设计领域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各大院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看到其它学校搞工业设计,于是我们就发招聘启示招几个工业设计毕业的老师也来开设工业设计。看到其它学校搞动漫专业,很多学校都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也就跟着上。在近期流行趋势是各大院校开始搞汽车设计方向,因为国家在振兴汽车工业嘛。可能过段时间就开始整飞机设计了,因为国家现在开始搞飞机制造了。我们中国的工业设计太伟大了,才整明白手机设计,结果导致了山寨手机横飞,接着就马上整汽车设计。各位,汽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那就是空气动力学,而艺术院校连啥叫空气动力学都没整明白就开始搞汽车设计,这个叫什么?这个就叫跟风。
而当这种现象延伸到设计比赛中的时候就出现了设计比赛不断出现,最后企业为了减低设计成本与提高品牌宣传也参与开设比赛。目前在国内的比赛从范围为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国外进口的,一种是国产的。那么按照中国人的特性呢,进口的一般都是比较权威的。于是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德国的,台湾的,只要不是中国大陆的就是好样的。这个叫自己看不起自己啊。老外由于是资本经济社会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在运作设计比赛的时候也不忘记资本主义精神,结果就出现了你们学生参加比赛都需要先交报名费用。这就增加了你们学习的负担,并其让你们在这个比赛中充分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是就影响到了你们的价值观点与世界观,当你四年毕业就业的时候就很看重薪资而不是看清楚自己的实力与能力。结果呢,很不幸让你们赶上了金融危机,这个危机剥夺了你们对于薪资的选择权利。保守估计中国的经济将在2011年开始复抒,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前有句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对于你们,“前途的灰色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就业就是你们学习首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校里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老师教的都是古董的东西,我们更多的兴趣是花前月下谈恋爱,或者就是网络游戏。各位我想让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如外国人,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总是喜欢抄国外的?难道是我们天生比较笨吗?我想大家都不会承认自己笨吧,都觉得自己是很牛的,特别是今年牛年就更牛了。那么,既然我们不笨的话,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设计出让老外佩服的设计呢? 现在老外对于我们中国人的设计能力也很佩服,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佩服呢?我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各位,国际几大手机品牌到现在为止加起来也不过400来款,而我们呢?我们的国产手机才发展那么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手机已经超出3000款。老外看到吓死了,这些设计太雷人了,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的设计师。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抄袭国外的设计呢?原因就在于学习上,从国外的教育模式看,大学阶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起步阶段,而我们呢?我们到了大学阶段就是我们学习的完成阶段。我们在高考前的那十二年把要学的都学习完成了,考上大学后就过着牵牵手,约约会的生活,尤其对于艺术生。这个时候我们把进入社会所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都忘记了学习,转眼很快四年过去了,要写就业简历了,发现好象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写些什么呢?如果太简单了不太好,但是要写的多呢又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怎么办呢?先到网上去下个简历的模板,经过左思右想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明白了把在学校学了什么课程,然后会哪几个软件写一写,再大家同学相互拼拼凑凑一起搞本作品集。我曾经看到几份简历很雷人的,不同的学校的学生竟然是相同的作品,而且是一模一样,我都傻眼了,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位。
在大学四年我们玩游戏可以过去,我们谈恋爱可以过去,我们学习也可以过去,但是最后到毕业的时候发现好象没有任何的区别,大家拿的都是同样的一张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但是踏上社会之后这个差距就拉大了,而且是无法缩短的差距。在这里首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社会上赚钱的或者事业有成的基本上都是曾经学习不好的人群。各位,那是过去式了,那是20世纪的事情,不是21世纪的事情,21世纪你仔细去看看马云、史玉柱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我有好几位同学资产都在上百亿,他们不是土包子哦,他们都是博士出来的科班生。
回过来继续谈刚才的问题,你们毕业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们发现苦读与努力了四年的同学痛苦的要死,这四年的时间放弃了玩的时间努力啃着这些你无法理解与不感兴趣的书本。而那些玩的同学,这个四年过得很潇洒。但是踏上社会在同样的机会面前谁有优先选择权?那面对制造业一定是苦读四年的这位同学,如果面对泡妞公司,那一定是那位天天花前月下的同学。只可惜中国的经济产业还不够发达,目前在产业格局中还没有规划泡妞公司这个产业。那么这样看来如果我们要想很好的就业那我们就需要好好学习,但是问题就出在我们好象对于这些书本不是很感冒,对于这些专业也不是太有兴趣。 怎么办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中国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那就是通才,也就是说最基本的专业领域普及教育。所以就让我们看到,同样一个系,在大一大二所学习的课程80%都是一样的,并且这些书本所讲的内容都是很枯燥的东西,不是讲历史就是讲理论。各位,这些是什么知识?这些是最基本的专业普及教育知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设计是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明白的,需要一辈子深入去了解与领悟的创新领域。此时你连这个入门所必须的知识都无法学习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情况,那就是你的基础太糟糕,所以连这些最基本的内容都无法明白,无法理解。
于是恶性循环就出现了,越不懂的越不想学,越不懂的越牛,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瞎牛,一到就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牛。怎么办?周星弛帮你说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一定会好好学一学。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接着前面所谈的设计比赛的问题,国内目前的比赛分为几类,一类是政府官方性的比赛,比如东莞杯之类的设计比赛。另外一类呢,就是企业举办的设计比赛。其中政府举办的比赛是为了扩大工业设计影响力,从而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于参赛作品的要求相对概念;而企业举办的比赛呢,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收集方案与扩大企业影响力。参加比赛好不好呢?比起你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一定是好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设计比赛来不断的做设计,理解设计,提高设计,但是比赛不是主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通过比赛来理解设计与提高设计。如果你们需要我告诉你一个参加的答案的话呢,那我只能这样对大家说,对于还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可以先选择企业的设计比赛来尝试着理解设计。然后逐步提高,参加政府官方性的比赛,再慢慢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但是目前国内以及国际设计比赛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效益的问题,每年中国的各种大赛以及参加国际比赛都产生出很多优秀的获奖作品。那么多的创新设为什么到现在没见到有哪几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或许是我比较孤陋寡闻也有可能。那么这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的时候,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事情。这种现象出现背后的本质就是我们的设计是脱离了国情与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所做的设计太伟大了,都是23世纪的,而我们现在却无法超越历史,还是停留在21世纪。
下面再谈谈跟大家有着直接关系的话题,那就是工业设计的就业与创业问题。由于社会大众对于设计认识的扭曲,导致了金融危机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这就大大打击与伤害了工业设计专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其实在中国制造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那就是能够促使其产业进行升级的人才,也就是说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价值的人才。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才,大家都学习过工业设计史吧,工业设计是怎么发展产生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欧洲社会从农耕社会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设计时期,由于科技的出现,技术的提升,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使用工具。而此时这些工具的基本属性就是满足人的功能需要,比如大哥大的出现是为了满足远距离无线联系的功能要求,于是呢大一点、难看一点、重一点都没关系。
只要能满足这项功能的使用就可以,就算是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也可以,所以我们就看到香港电影里的那些大哥后面都是跟着个小弟拿大哥大用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不断的进步,市场竞争的进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于是单一的功能性产品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怎么办?这些产品使用呢是可以使用,但是总是不能给人带来使用的愉悦。于是在德国有个年轻人就开始思考,这个年轻人叫包豪斯,他想,是不是可以给这些产品进行再设计,以至于可以让我们使用的更加愉悦,于是工业设计就出现了。后来美国人发现德国的产品看着怎么这么舒服,于是他们也开始研究,美国人很聪明。全世界最疯狂的人,最神经质的人都堆积在美国,什么恐怖分子啊,什么邪教头目啊等等。聪明的美国人他们研究发现这个确实是个好东西,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好方法,于是就赶紧给工业设计下个定义。
德国人看看形式不对啊,有几位有商业头脑的人就看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就赶紧搞设计比赛来扩大与保持德国的影响力日本人看到这个工业设计是个好东西,于是也赶紧把工业设计进口过来,结果发现水土不服,他们不太喜欢洋东西。但是呢日本人又特别喜欢抄袭美国人的东西,他们喜欢在美国人的东西上进行提升,提升出更好的东西来,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析日本的技术特点。所以在日本学者与政府的反复推动下,企业终于开始尝试着去搞工业设计。日本企业在工业设计上尝到甜头后,就开始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并且把欧洲感性的设计认知用数据体现出来。韩国人天天跟在小日本后面,但是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让韩国人不好意思偷日本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走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路线,他们狠抓技术研发,然后配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表达,于是就给韩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中国人到海外转了一圈之后,回来一看发现我们的产品不好看,老外的产品好看,听说他的好看是因为这个工业设计。于是学校就开始跟企业侃工业设计多么多么重要,你看这个日本、韩国、国外的产品多么多么漂亮,人机使用怎么怎么合理,这些是因为工业设计。企业老总听了感觉不错,于是就让高校开始搞,一搞发现不对,这个东西图上看看是比较好看,但是我的公司没有办法做出来。于是企业很无奈,就找高校商量说,我给你一个标准与要求,你在这个范围与要求内帮我设计的漂亮一点。就这样企业慢慢理解了工业设计原来是干外观造型设计的,这个东西不错,我只要把产品外面的壳一换就一个新产品出来了。
几个轮回下来,高校培养的一部分学生也踏上社会了,由于在学校里帮老师打过工,做过廉价劳动力。毛主席说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也想自己做回老板,就这样买几台电脑就开始找企业游说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终于认识了这个工业设计原来就是个外观造型设计,既然是个外观造型设计,那你们怎么可以要那么多钱。我开一付模具才1、2万块钱,你就画几张效果图也要这么多的钱,不行,太贵了,于是大家开始降价。降到最后就出现了东莞的设计超市了,你需要手机方案我这里有,你过来挑,挑上了付钱,于是设计就成为了地摊货的行为。广告语我都给想好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有50多个方案,欢迎前来走走看看,随便挑选,3000块钱一个,每个三千块钱”。各位,这个就是工业设计史,听的有意思吧,从历史讲到了2009年。
所以讲课要是都像这样讲故事的话呢,我想大家就都很喜欢听了。欧美、日本、韩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的好那是有前提条件的,工业设计能真正实现的基础保障不是外观造型设计而是技术研发实力与技术实现能力。如果我们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成熟,那么此时外观设计的再漂亮也只不过是花架子一个。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不成熟,此时外观造型设计的越漂亮,市场影响力越大,伴随着就是这家企业死的也就越快越。能理解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举长三角曾经很有名的企业,波导手机,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波导还非常狂妄的说自己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就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同胞,所以就相信了,以为这个确实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大家都支持一把,所以那时候波导一下子就发起来了。但是最后大家发现人善被人欺啊,买的时候是战斗机,回家一用发现是拖拉机。就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同胞兄弟,所以被忽悠上当了。这个例子大家能明白吗?
所以在设计进入这种恶性发展阶段后,高校的学者感到了痛苦与压力,于是就开始大喊你们都搞错了,工业设计不是外观造型。那怎么来说工业设计的重要呢?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了企业开始重视mba,而mba在前几年一直谈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企业战略。很多企业受到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于是也纷纷开始思考企业战略,重视企业战略。于是工业设计的学者终于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来了,结合企业所重视的战略问题开始说工业设计是企业战略问题。结果喊了喊发现还是没有什么人理,正在为工业设计绝望的时候,此时金融危机来了,于是学者又发现机会来了。开始喊金融危机的到来伴随着工业设计春天的到来,工业设计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工业设计的春天来了,工业设计公司纷纷倒下去了,特别是在宁波08年上半年的时候搞的波涛凶涌,结果08年年底大量的设计公司就被别人收购了,难道这就是工业设计的春天吗?看来这个春天很寒冷。
告诉你们这个春天很寒冷是想告诉你们不要随意去创业,不要随意去办设计公司。在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大力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意气风发搬几台电脑,租个地方,找几个同学或者学生开始做设计。告诉大家,中国的工业设计公司中80%是不成熟的,优质的只有不到10%,这个是当前中国工业设计公司的本质。但是我们看到现象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现象是这些工业设计公司都很牛,那些网站做的都很炫。上面的业务内容都写的大的不得了,从产品规划、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到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最后就是组装与包装应有尽有,就差一把这个产品在销售掉了。如果真的是这么厉害的话,那这家设计公司应该自己开发个产品,然后去销售不就ok了嘛,何必在那里那么辛苦的找企业要设计项目,还要看企业的脸色。
中国目前的工业设计公司状况透露一点给大家,工业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杭州、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排在一线上实力强大的设计公司只有5家,排在第二线还过得去的设计公司大约在15家,其余的基本属于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设计公司。而这些工业设计公司的收费通常情况是,我们以微波炉为例子,一线公司的价格在8-5万;二线公司的价格在5-3万;三线及其以下公司在3万以下,甚至也有几千块的那么如果你们创业的话呢,基本只能创办三线或者三线以下的小设计公司,因为你们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没有实际经验,第三没有好的设计团队,第四没有品牌知名度,第五没有资源。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们要办设计公司是很有压力的,给你计算一笔费用,公司注册、网站建设、房屋租金、房屋装修、网络费用、网络推广,以你单干为例,不计较员工工资,公司从董事长到清洁工人都是你一个人独挡,此时大概需要花费的费用在5-10万。如果你运气比较好,每个月都有一个项目,而且每个项目都在1万左右,那么就是12万。按照行规,这样的设计公司通常只能拿到30%的预付款,其余款项基本很难拿到,因为你做的设计基本不行,那么此时的收入就是3.6万。各位,你忙了一年,如果按投入5万计算的话,最后是赚到了-1.4万,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来年只能关门大吉。所以我对各位是不支持也不赞成学生毕业就创业办设计公司,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而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因为我的设计教育本身就是脱离了制造业的教育。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几乎是不了解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以及企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设计与如何做设计。没有在企业系统的进行锻炼,因此也就没有系统的企业运作的概念,此时盲目创业就会使得你走很多弯路。